王文老师荣获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2024-10-25作者:学术处来源:

2024年10月24日,在刚刚结束的2024江苏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苏州中学王文老师荣获省一等奖。作为刚入职一年零三年月的新教师,王文老师在获奖之后,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参加此次优课比赛的感受。

荣誉属于整个教研团队

作为刚入职第二年的新老师,能够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我感到非常荣幸。得益于学校青蓝工程的安排,我一入职便有幸拜师徐惠老师,开启了迅速成长的教师生涯。

今年3月初,经过校内选拔,我获得机会参加市区优质课比赛。本次课题为“硫及其化合物”的高三复习课,这对于刚入职、没有高三教学经验的我无疑挑战巨大,我萌生退意。徐惠老师鼓励我大胆参赛,并在数不清数目的夜晚,陪我捋课顺课,甚至有两次在晚上9点多从学校讨论结束回家后,再次线上腾讯会议讨论到12点以后。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深刻理解,怎样才是一堂具有逻辑的好课,这节课后来以“结构与性质相联系,转化与原理相印证,应用与价值相促进”的核心思想脱颖而出。在市直属优质课比赛出线后,经过自我否定、再次修改,在大市比赛中顺利发挥,我再次成功出线。

获得省级比赛机会后,需要更换新的课题——化学反应速率,这节内容固定、又面向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高一学生,在新授课上如何出彩,又是一个难题。备课从暑假就已开始,内容初具模样时,导师徐惠老师和教研组长顾菲菲老师带我请教教研员和相关专家,不断地接受疑问,不断地查阅文献、实验验证、反复修改,新学期开学后几乎天天奔赴实验室,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

实验的成功谈何容易,徐惠老师一次次将快被实验失败压垮的我捞起,最终,我们成功了!授课时我们的实验设计令许多听课老师赞叹不已。自9月中旬开始试上课,徐惠老师和顾菲菲老师陪我一次又一次地听课磨课,陪我请教专家,国庆放假期间还在陪我开会磨课。组内的老师为我提供了非常多的支持和帮助。除了听课给予建议外,老师们有求必应,调课也要借班给我试上、帮我录制视频。实验室的李老师、潘老师为我多次操劳实验仪器和药品……大家在各个方面都竭尽所能地帮助我,真的万分感激。

10月23日比赛的前两天,压力一度来到顶峰,徐惠老师和菲菲老师看出我的紧张情绪,不断地安慰我、鼓励我,在赛前报到、看场地、开会等等各个环节,都不辞辛苦的陪在我身边。组内各位小伙伴还在我比赛时帮我运送摆放仪器、分发学案,为我分忧解压。同为化学老师的周祖华校长在比赛期间也亲切地关心鼓励我,每一位老师的无私帮助和支持,都让我在教学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整个苏州中学化学教研团队!

感谢学校青蓝工程培养

我能够快速成长,得益于苏州中学的高平台。入职苏州中学后,我才发现原来在大学时我认为的优秀案例,只是苏州中学最最普通的一堂具有逻辑性的日常课。不仅如此,苏州中学的实验室也是强中之强,从储备到器材再到药品,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拓展的无限可能。其实在大学时,我没怎么接触过数字化仪器,但不曾想苏州中学在很多年前就具有让学生完成数字化实验的能力。我能学习到这个新技术,还依托于学校的校本课程。我和同为新教师的冯玉颖老师沿着化学组的传统,为高一学生开设“数字技术中的化学”校本选修课程,我几乎是现学现用学会了数字化仪器。加上优秀的爱思考的学生,让我们这批年轻老师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竭尽所能,才能站稳讲台,获得信赖。

更要诚挚感谢苏州中学的青蓝工程,让我更快更早地发现了自己“擅长的事”。记得青蓝工程安排的第一次校内公开课,也就是新老师入职满月汇报课。为了把这个课上好,我不得不大量搜集资料、阅读分析,然后请师傅指点。在这个过程中,徐老师夸赞我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给了我极大的支持。2023年下半年,学校邀请陈凯教授为我们作“化学教学研究的文献检索与信息利用”讲座,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而这次的比赛,就需要我们依托大量的文献积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我的这两方面优势因为老师们的慧眼得以强化,对我而言,这是比奖项更大的甚至是终身的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