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苏州中学卫新校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课题“基于书院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科学楼204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论证会邀请了四位专家莅临指导,分别是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董林伟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名师周建忠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教授。
开题论证会由曹文杰副校长主持,共分为四个议程:首先,周祖华书记向四位专家介绍课题基本情况与发展历程;其次,学术处程振理主任代表课题组向专家们阐述了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以及课题的研究计划;接着,四位专家就“基于书院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展开讨论,提出对课题的看法和建议;最后,周祖华书记致谢并总结发言。
国家社科基金“十四五”规划教育学课题“基于书院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研究”课题是苏州中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研究的推进与深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需求。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努力办好公平优质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普通高中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作为区域内的优质高中,必须承担起这一重任。自2016年起,苏州中学在全校范围内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书院制育人不唯应试,探索开发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机融合的书院制校本课程,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注重师生的精神生活,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目前,苏州中学“书院制育人模式”日趋成熟,为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在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规划教育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书院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四位专家在听取了程振理主任的开题汇报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别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吴刚教授对该课题的选题和时机表示了肯定。吴教授强调“现代书院制”应当更注重个性化与融通式的发展平衡。个性化就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展针对式教育,鼓励学生自由生长。而融通式教育更强调学科融合、大学与高中课程融合、中外交流融合等方面,在满足高中合格性考试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后续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
董林伟教授强调应当聚焦课题的维度和深度。课题的深度即对课题所包含的概念进行深入挖掘,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和标准,梳理“书院制”的内容。课题的维度需要明确在哪些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取得相应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