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式教学的课堂应用”

——市直属学校生物教研活动

2024-04-30作者:生物教研组来源:

  奋进正当时,不负好春光, 2024年4月25日,以“举证式教学的课堂应用”为主题的苏州市直属学校生物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中学举行。活动由苏州中学生物教研组长石虹梅老师主持,并荣幸邀请到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苏国兴老师开展题为“植物生理学科学发展史”的讲座。

  一、“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来自苏州中学的石虹梅老师以《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主题开设了一节逻辑严谨、脉络清晰的引发式教学课堂。石老师以“基因是什么?”“基因是如何表达的?”引入主题,再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如何实现的?”问题展开,以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等不同层次的表达调控为主线,通过资料分析,层层剖析,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真核生物中基因的结构以及表达调控的途径及实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资料分析、识图归纳等能力,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给出实验结果来获得证据,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石虹梅老师课堂展示

  来自桃坞高级中学的俞菁老师依托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课题开展《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授课,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评价先行引导,通过提出核心驱动问题——为什么基因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会出现性状上的微小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问题,结合教材,分析归纳得出表观遗传,拓展到基因表达的调控。并与社会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从表观遗传方面理解吸烟的危害,以及当代癌症治疗的新突破,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再通过蜂王和工蜂的异形发育等区分表观遗传和表型模拟,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对基因和性状的影响。

俞菁老师课堂展示

  来自苏州市第三中学的陈玲瓶老师围绕“举证式教学”展开,通过“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担忧”和“生殖性克隆人和设计试管婴儿的伦理性”这两个话题展开讨论,旨在学生在陈述自己观点和辩论不同观点时,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本文的另一条思路,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层面分别举出典型例子,让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生物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同时希望学生面对社会上争论的议题时,不会人云亦云,而是通过寻求例子的方式,科学合理的去看待问题的本质。

陈玲老师课堂展示

  来自苏州第一中学的李嘉铭老师以科研探讨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探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李老师从回顾选择性必修3学习过的三大工程出发,指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热点性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展开交流,各抒己见,阐述对于转基因产品的认识、生殖性克隆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生物武器的态度,培养学生对于现代技术的辩证思考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李嘉老师课堂展示

  二、专家讲座

  来自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苏国兴副教授开展了题为“植物生理学科学发展史”的讲座,苏老师主要从事多胺,尤其是多胺分解代谢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非生物胁迫响应研究,本次结合自身研究,就相关问题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阐释。

  苏老师从植物生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为主线,以重要科学史资料和数据为支撑,对植物生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和成果进行了介绍,就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本次讲座对于教师应用科学史资料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等给予了启发和指导。

苏国兴副教授开展讲座

  此次活动开展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与思想碰撞。希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拓宽视野、博采众长,推动生物教学取得实效。

  (通讯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