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等奖!苏中学子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中成绩喜人

2025-08-02作者:来源:

  7月30日,以“笔筑星河,寻梦十八年”为主题的第十八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在武汉大学举行,我校高一年级顾浩然、高二年级黄卢珈两位同学双双荣获特等奖。全国仅18人获此最高荣誉,我校占据两席,创历史最佳战绩!

 

 

  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是经教育部审批认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和课堂内外承办。该赛事以专业性强、含金量高、影响力大、覆盖面广著称,比赛流程主要包含初赛、地区决赛和全国总决赛。自2023年起,我校语文组已连续三年承担江苏赛区的苏州赛点工作。今年5月10日,来自苏州、无锡的1200余名选手齐聚苏州中学校参加第十八届区域决赛,我校组织的高效、高质的考务工作获得考生及组委会的一致好评。

  本届大赛自2024年9月底启动,全国共有2242所高中学校、超过140万学生参与初赛,经过9个月的选拔比拼,3000余名学生晋级全国总决赛。在语文组的充分发动、有效组织下,我校选手从初赛到决赛,一路过关斩将,发挥出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初赛中,我校三个年级共计931人获奖,107人晋级复赛。在高一高二年级参加的区域决赛中,共79名学生获得奖项,其中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56名。在全国总决赛中,我校学子展现出独特的创新思维与深厚的人文素养,用笔墨书写关于“一线”的青春体悟,最终斩获佳绩:顾浩然、黄卢珈获特等奖,王卓然获一等奖,程筱越、李融融、卢佳琦、肖予菲获二等奖。同时,我校也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奖,胥纯潇老师获评优秀组织工作者。

  

 

  “写下即永恒,”经历即成长。让我们听听获奖同学的参赛感悟吧。

 

 

 

  写下,即永恒。短短的标语,却在现场给了我无限力量。高中阶段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与全国选手同台竞技难免会紧张。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在武大校园教室中提笔的那一刻,便只享受写作的过程、与文字的对话。结果于我而言真的不重要,只是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浪漫的反抗,为了那可能永远不存在的永恒。好在结果令人欣喜。

  感谢黄老师赛前和我的每一次长谈,给予我不尽的信心与支持。感谢苏州中学给我的莫大底气。写作这条路很长,不着急,我们慢慢走。

 ——顾浩然【特等奖】

  

 

 

  第一次去武汉是樱花盛开的时节,只记得在江汉路上漫步时抬头发现那晚的月亮格外圆。所以当我再次踏入武大的校园时,感觉是熟悉的、亲切的、温暖的。

  作文比赛是该如此——它将千万热爱文字的人聚集到同一片天空下,为我们展示千万种形容这个世界的方式。尽管言辞文句不尽相同,但所有人的文字中,都藏着相似的真挚与柔软。或许,你也会对着空白的纸张思索良久,会为一个比喻苦煞半晌。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说给某天的月亮听,说给过去的自己听。

——黄卢珈【特等奖】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神奇的,但起初,看到“写下即永恒”,并不相信自己的文字能有“永恒”的魔力。随着赛程推进,初赛时的“发现”,我记录了钱塘江人潮交响;省赛时的“不被记录的事”,我以内心为名,给在现实中挣扎的自己写了一封信;再到决赛时的 “一线”,我大胆地编织了一个坚守底线的女子鉴定书画的故事。在决赛的赛场上,忽然一个落笔的瞬间,我似乎朦胧地感受到了某种力量,我想或许就是所谓“永恒”。那个瞬间,我相信写下即永恒,原来,正是无数落笔的瞬间构成了永恒。走出考场,想起一句很应景的话,“我举头仰望,天空湛蓝,清澈到仿佛可以看见缥缈的灵魂。”我有着热爱文字的灵魂,我将继续记录,继续创作,感受笔尖落下的一个又一个永恒!

——王卓然【一等奖】

   

  武汉大学的总决赛帷幕落下,聚光灯聚焦于舞台。作家阿来先生关于“创新写作与青年精神”的演讲犹在耳畔。我静坐台下,心中清晰映着那份荣誉——全国二等奖。未能登台的几步阶梯,化作心湖微澜,旋即归于笃定:“写下即永恒”。

  特别地,我想深深感谢苏州中学和我的语文老师们!是一节节语文课浇灌文学的土壤,让热爱的种子在我心中蓬勃生长。从“最美的风景”到“未被记录的瞬间”,再到“一线”的命题在眼前展开,这份积淀赋予我勇气,让笔尖在方格间自由驰骋。文字于我,是灵魂的呼吸与心跳,是生命不可遏止的燃烧。这份肯定,铭刻着无数灯下突围、破茧而出的微芒。

  舞台华彩未加身,心中却自有光芒——源于笔下被赋予生命、可以抵抗时间的字句。“写下即永恒”,是箴言,更是回响。这二等奖是跋涉的印记,更是旷野的召唤。

  一切方兴未艾。未来,我会继续执笔前行,在文学的长路上追寻更远的风景。那未踏上的台阶,此刻已融入脚下的路,而笔尖的光芒,终将照亮前行的方向,伴我一路笔耕不辍。

——程筱越【二等奖】

  

  坐在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的现场,灯光下,只有笔尖划过稿纸的声音和我专注的心跳。那一刻,世界安静,我与文字对话,努力将内心的思考清晰地呈现。

  当线上收到二等奖的获得通知时、惊喜之余,更多是踏实。这份肯定让我真切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在于真诚地表达与思考。它能承载我们的观察、感悟,并带我们走到更远的地方。

  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感谢老师们一路的悉心指导,从初稿的打磨到思路的启发;感谢学校提供了这样宝贵的平台和机会;也感谢家人在我投入写作时的默默支持。他们是托举我前行的力量。

  这次获奖是一个新的起点。我深知写作没有捷径,唯有持续阅读、勤于练笔、深入思考,才能不断进步。未来,我会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探索,用更朴实的笔触,记录成长的足迹,表达真实的感悟。写作,让我更了解世界,也更了解自己。

 ——李融融【二等奖】

  

  经历一场大赛,收获了一些认可,一些共鸣,一些感动。

  第一次走进这样大赛的决赛现场,看到报到处来来往往的拥挤人群,看到数千人穿着参赛统一的文化衫,我想,这次比赛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震撼。而看到晦涩的作文题,身边同伴和我如出一辙的皱眉与思索,我又发觉这也是罕见的挑战。

  上了高中以后,面对议论文,我不再得心应手,写作很长一段时间从我的拿手戏变成了烫手山芋,而在作文比赛的会场里,我次次提笔,写下了一篇篇记叙文、散文,重拾了自己擅长的话题,虽然许久都没有写过这样的文章,但是笔下的流畅还是让我找到了一些熟稔。我尝试写下自己的经历,写下我想象中他人的人生,希望在每一道作文题里突破、创新,表达我的感悟与思考。

  从初赛到复赛再到总决赛,每一步都充满惊喜与挑战。每一段文字都是心跳的痕迹,每一篇故事都是未完成的宇宙,“写下即永恒”。

——卢佳琦【二等奖】  

  武汉之行,热辣滚烫!

  武汉的热,刚下地铁,扑面迎来的就是一股股热浪,像是一位热情好客的大叔朝着来做客的人们招手。武汉的热与苏州黏糊糊的热不同,它热得干脆、酣畅,从不拖泥带水。

  武汉的辣,是市井江湖的酣畅淋漓。它不似川渝的缠绵麻辣,也非湘赣的暴烈干香,而是一种生猛直给的鲜辣。精武路鸭脖的卤香辣意丝丝入骨,热干面里脆辣萝卜丁亦是点睛之笔。武汉的辣,是最过瘾的市井烟火气。

  时间一如毗邻的长江水滚滚向前,铃响到停笔的时间只不过是眨眼的功夫,落笔表达总能模糊我对时间的感知。耳畔似乎响起长江水翻涌的声音,从定下立意起,行文也如同江水般滚滚向前,从不回头。考场上,时间在笔尖凝固;跨出考场,时间如巨轮般滚动,载着五湖四海的学子驶向远方。

  当然,结局也如烙印般烫在心头。但我们总太迷恋结尾——其实,这世界有那么多伟大的生命和美好的爱可以见证与体验,而我何其有幸,曾真切地领受过这份生命的热辣滚烫。

——肖予菲【二等奖】

上一篇:交流促教,共研高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